说到运-10相当痛心呐,我曾经还专门为运-10做过一个小课题,觉得这款飞机真的不该放弃!运-10的下马影响深远,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大飞机,还放弃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中断了一大批科研项目。更导致一系列工厂和科研机构的倒闭,当年的中航工业的上海飞机制造厂深受打击,几度濒临倒闭。
更可怕的是,打击了当年那一大批航空泰斗的信心,从1986年下马后的几十年内航空界都认为中国目前根本造不出大飞机,只能从国外购买。这一观点,甚至成为了后来C-919大飞机立项的最大阻碍之一,自研派和进口派为此吵的不可开交。不过还好,C-919的成功让我国在大飞机这一领域终于扳回一局。
运10,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由中航工业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大型四发喷气式客机,也是我国首次研发大型喷气式客机。于1970开始立项,1972年通过了飞机的总体设计方案,1975年6月的时候就完成了全部的图纸,开始生产样机。1980年9月26日,中国人的首架大飞机在地面人员的欢呼声中直取蓝天!好景不长,2年后运-10的研制工作就基本停止,1986年,财政部否决了上飞要求的3000万元人民币经费,进而运-10项目正式下马。
表面上来看,运-10的下马是因为财政部那3000万压死了运-10这个濒临死亡的项目,但本质上来说,运-10的下马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用一句比较笼统的话来概括的话,运-10生于拍脑袋,死也死于拍脑袋!下马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人为干预之下,造成了设计目标定位的偏差。
有几个点要提出来说一下。一,运-10立项于1970年,1970年这个年份很特殊;二,研制过程中,有人竟然提出用买来的大飞机换个壳子去天安门飞一圈就算交差;三,运-10的主要设计目标并不是普通客机,而是要求能够跨洋过海,航程7000公里以上的领导人专机。这三点就足以证明,运-10飞机诞生于某个人物的拍脑袋决定。试问,有哪个航空公司会不惜成本,去用油耗巨大,飞机空间主要用于装燃料的飞机作为客机?再问深一点,有哪个国家会舍得血本专门为自己的领导人去研制一架专机?
正是因为运-10从设计上就出现了偏差,在八十年代中国民航局就表示很绝望,这飞机我们用不起。然后美国的麦道,波音公司趁机占领市场,使得运-10失去了市场,转而将运-10定位为军用运输机和军用救护机。运-10,从一生下来,就让自己的定位十分的尴尬。
虽然穷尽全国之力成功造出样机,甚至成功带着货物造成进藏飞行试验,并在全国各地进行飞行表演。但是当时我国航空工业底子实在是薄弱,根本没有民用飞机制造业,为了保证最优先的军用项目,运-10最终被搁置了下来。运-10的下马,虽然损失巨大,但是也为我国后来的大飞机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