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缩写:THAAD,汉语音译为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为萨德反导系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海湾战争后,由于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MIM-104防空导弹属于低层防空导弹,最大射高只有约20公里,主要用于保护小型重要目标,防御面积较小,拦截也不是在足够高的空间进行,而且拦截造成的导弹碎片经常落在己方或友方领土上,同样会对地面人员和资产造成破坏。如果敌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弹头和化学弹头,像这样的低层拦截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此,开发一种能在更远距离、更大高度上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高科技术就变得十分必要。1987年,美国陆军空间与战略防御司令部提出了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的高空防御技术开发计划。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989年美国防部正式公开此项计划,1990年当时的战略防御计划局(即现在的弹道导弹防御局)将合同进行公开招标,1992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赢得了演示/验证合同,合同的目标是对大气层内/外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所需全部技术进行集成。1993年10月美国国防部将这一开发计划正式称之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heater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该系统在1999年8月前共进行了11次飞行试验, 其中前3次为非拦截试验,2次成功、1次失败;后8次为拦截试验, 6次失败、 2次成功。 1999年8月2日进行最后一次拦截试验,也以失败告终,遭受重大挫折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此后五年多时间里再没有进行拦截试验。

展开全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美国陆军于2004年对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由于“战区”和“末段” 的英文单词都是以 “T” 开头, 所以缩写仍为THAAD) 。从此,萨德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整后的 THAAD 系统于2005年11月恢复飞行试验,部署前共计划进行14次试验。2006年10月,萨德系统从白沙导弹靶场移至位于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2007年1月,萨德系统首次在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飞行试验。2007年4月,萨德系统进行同样的试验,再次成功。2007年6月,萨德拦截弹成功完成低空飞行试验。2007年10月,萨德系统在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完成大气层外的拦截试验。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作为专门用于对付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其独特优势是在防御大规模导弹威胁的同时, 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选择。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补充MIM-104防空导弹以及海军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和美国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预警雷达与传感器,从而使美军具备多层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是战略性进攻武器。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韩国国内巨大争议以及本地区国家强烈不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