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汉字的奇妙之处在于字体的构造,一个汉字仅仅只是少了一点东西,就构成了不同的字,拥有着不同的含义。
对于很多人而言,大多数人知晓的汉字基本上是生活中常见的汉字,而对于一些不常用到的词汇,人们即便是遇到了,也往往念不出这个字。
这不,北大才子撒贝宁在一次节目中也遇到了生僻字。彼时,撒贝宁和尼格买提正在贵州录制节目,在车子经过一处路标之时,撒贝宁看到眼前的几个大字,一时之间不知道从何读起。
原来,路标的牌子写着“厍东关乡”四个大字。乍一看,这第一个字很是熟悉,很多人甚至都会以为这是不是其实就是水库中的“库”,只是路标标错了而已。
而事实上,如果你是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显然,即便是读过很多书的撒贝宁也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于是,他一机灵,赶紧打电话给了被称之为“活字典”的主持人康辉。
康辉不愧是央视公认的优秀主持人,他一听到“库”字少一点,立马便知道了答案。原来,这个字读“shè”,别看这个字和“库”字只差了一点,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天差地别的含义。
在汉语词汇里,“库”被赋予的含义是:“储存大量东西的建筑物”,而比“库”少一点的“厍”则常常作为村庄的代名词,因此,从含义上来说,这两个字便天差地别。
据说,最早出现这个文字的时候,主要来源于古代看守仓库的官员,当时人们称这类的人为“厍大夫”,久而久之的,随着历代的更迭,这个词汇的前者也形成了后代的姓,也就有了“厍”的诞生。
而有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些部落的名字相继地改为“库“或者是“厍”,久而久之的,这个姓便流传了下来,赋予了一部分人姓的同时,也成为了一部分村庄的代名词。
第三种说法则是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便有宗室开始用这个姓,在那个年代,“厍”有着停留、驻足的意思。很多人觉得这种含义恰好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用它作为姓。
而现在,除了村庄之外,真正用作姓的人们也分布在了全国的各地,尽管他们的名字很容易被人误读,但真正了解这个姓的人也会感叹,这个姓其实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迭和发展,它是富有文化底蕴的。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有一座山“厍公山”也是“厍”字的延续,这座山目前位于上海松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言:“秦时亢桑子(厍公)隐居于此,乃山名之源”,在这样的一座宝地,曾经出现了很多的人才辈出,闲暇时,古人们常齐聚此地山景,弹琴作诗实属乐趣。
不得不说,汉字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十分奇妙的。怎么样,大伙现在知道“厍”怎么读了吗,读第四声的“She",记住了吗?